关于试验加载压力的讨论
	
	
	
	
	
	问:“荷载箱加载油压可以到多大值?”答:“应低于桩体承受能力!”
	传统的堆载试验时,经常出现桩头破碎的情况,就是因为桩头受载超过了安全载荷。而用箍圈、篦子筋、垫板等措施加固桩头,其作用也是为了加强桩头的受载能力,
	避免桩头受力集中而破坏。
	在自平衡法试验中,荷载箱上、下的桩体接触部位局部相当于桩头,加载时,对其施加的载荷也应该明显低于其承受能力。
	以常见的C30混凝土为例:一般来说,加载时桩体受载局部受到的压强应该在30MPa左右;而考虑到荷载箱位置桩孔空间的复杂、翻浆不充分等负面因素,桩体实际强度会打折扣,
	那么,加载时桩体受载部位受到的压强应该在20MPa多,明显低于30MPa。
	我们将上述加压逻辑称为“20MPa原则”。违反了这个原则,桩体局部受压超载,会造成桩端破碎,这不仅影响试验效果,而且会影响将来的桩基承载能力。
	问:“荷载箱上、下端板能够避免桩端载荷集中吗?”答:“作用有限!”
	传统荷载箱采用的千斤顶为柱状,与桩体接触面积较小,容易造成桩体局部受压超载,检测单位经常希望用荷载箱上、下端板来分摊压力,降低载荷集中的风险。
	以上思路在理论上无疑是正确,但实施起来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,原因是:采用钢板的厚度不足够,难以保证足够的刚性,因此,其分摊载荷的作用很有限。
	 示例:图示为端板厚度计算模型,从图中可以看出,以活塞直径为300mm的千斤顶加载,如果欲将桩端受载水平降低一半(40MP降至20MPa),需要钢板厚度为62mm。
	而实际应用中,钢板厚度往往低于30mm。
	YJACK荷载箱,采用特制的盘状囊式压力单元,通过其本身较大的加载面积来降低加载油压,以此来保证试验时桩端受载于安全载荷。
	示例:图示为端板厚度计算模型,从图中可以看出,以活塞直径为300mm的千斤顶加载,如果欲将桩端受载水平降低一半(40MP降至20MPa),需要钢板厚度为62mm。
	而实际应用中,钢板厚度往往低于30mm。
	YJACK荷载箱,采用特制的盘状囊式压力单元,通过其本身较大的加载面积来降低加载油压,以此来保证试验时桩端受载于安全载荷。